广州党建
您当前的位置:
深圳持续推动公务员考录模式改革和方式方法创新 先行示范蓄足干部队伍源头活水
作者:通讯员 深组轩
信息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4-10-11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作为副省级市的深圳,30多年来,每年都自主组织公务员招录,并紧紧围绕各个时期特区建设发展需要,持续探索考录模式改革和方式方法创新。1991年,公开登报面向应届生招考机关工作人员,开辟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党政机关干部的先河;1995年,打破“干部身份”和户籍限制,在全国首次不限地域、不限身份公开招考;2008年,开始实行面试考官、考生“双盲抽”,进一步确保考试公平公正;2016年,实施“苗圃计划”,专项招录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专业公务员。

近些年来,深圳持续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干部队伍源头工程,陆续推出综合职位组、“公共科目+专业科目”考试等一揽子公务员考录改革举措,开展服务高质量发展公务员专项招录,精准招录优秀紧缺人才,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了重要的专业干部支撑。


聚焦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问题

招录紧缺人才

  >>>制定市、区、街道三级公务员队伍急需紧缺专业目录,涵盖13大类47个学科;建立健全队伍定期分析和预测预警机制


2015年底,为更好服务城市产业发展战略中心大局,深圳进行了一次专业化建设普查,发现与深圳四大支柱产业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干部十分匮乏,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为此,深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金融管理、城市建设、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学、生态环境和海洋科学等六大门类确定为城市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专业,从2016年起,分近、中、远期实施干部“苗圃计划”,着眼未来10—20年,面向全国公开招录300名紧缺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并让这些干部从基层干起,建立档案、跟踪培养。

此后,深圳进一步总结经验,按照中央赋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公务员队伍紧缺专业目录,将信息技术(半导体)、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绿色低碳、经济金融等急需紧缺的专业纳入目录,形成“市级—区级(含市直部门)—街道”三级急需紧缺专业目录,涵盖13大类47个学科,并建立动态调整工作机制,统筹指导各区各单位科学开展招录、遴选、调任、转任等工作。

坚持近十年招录紧缺专业公务员,深圳市与产业相关专业干部占比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单位在招录中“急用现找”、工作前瞻性不够的问题。对此,深圳建立健全队伍定期分析和预测预警机制,指导单位定期研判队伍结构,科学制定进人计划,确保“中心工作需要什么人,战略发展需要什么人,就重点招录什么人”。

“近3年,通过专项招录,新招录的紧缺专业公务员占比达到80%以上,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有效解决了以往服务重点产业发展的专业公务员储备不足问题。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新招录的公务员‘懂专业,上手快 ’。”深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市紧缺专业公务员占比已从2015年的9.7%,增长到目前的31.8%,增加近12000人。其中,通过专项招录,已储备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公务员1701人,与汽车制造相关的专业公务员4189人,与金融相关的817人,有效推动公务员工作向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聚力。


聚焦存在“萝卜坑”“找关系”等风险点问题

推进规范操作

  >>>制定“1+7”招录工作指引体系,规范职位设置,严格考务组织;通过考生信息脱敏化、面试环节双抽签等,杜绝“萝卜坑”“找关系”的可能性


公务员招录,关乎党的形象和政府公信力,全过程各环节都不能有任何问题,不能引起任何质疑。

深圳着力对各组织主体行为进行过程管控,通过规范措施确保公平公正。制定《深圳市考试录用公务员命题工作管理办法》,细化职位申报、资格审查、体能测评、专业测试、体检、心理素质测评、录用考察等7项工作指引,实现招录全流程清单化管理、标准化规范、精细化实施。比如,职位申报指引中,明确招录机关专业设置和资格条件要求,必须做到职位、名称、条件、层级、结果“五公开”;考试成绩由系统汇总生成,无法进行修改或删除,并使用专用加密数据包传输,导入成绩管理系统。

同时,从考生端逆向研判,牢牢管住关键风险点。据深圳市考试院负责人介绍,在笔试环节,实行答题卡考生信息全脱敏,确保阅卷人员无法接触考生信息;在面试环节,通过人脸识别,确保人证一致,防止替考;采用电子抽签系统,实行考官考生“双盲抽签”,考生不能透露个人信息和报考岗位,面试最终成绩均由系统自动生成且经人工核验无误后现场发放,杜绝“萝卜坑”“找关系”的可能性。

“来深圳考试,感觉各方面操作非常规范,服务也很暖心,体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某考生在面试后的调查问卷中留言。


聚焦命题效度不高、考生高分落榜等问题

提升考试质量

  >>>建强考试院专业工作力量,不断提升考官队伍水平;将同类专业的相近职位“打包”形成综合职位组


考试质量是考录工作的关键,提升考试质量才能更好体现公务员考录竞争择优原则。深圳在考试工作机构、命题效度、考官选拔和职位设置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不断优化公务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早在1993年,深圳就成立专门考试工作机构,承担各类人事考试组织管理,并面向社会开展各类人事考试和人才测评服务。“2023年深圳市考试院组织实施的各类人事考试121项,报考人数85.4万,工作量是2008年的5倍,工作质量得到委托单位的一致好评。”深圳市考试院负责人说。

深圳市考试院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命题,较早建成并启用题库管理系统,建立了一支结构多元、素质较高的命题专家队伍,在库试题近30万道。同时,不断加强考官队伍专业化水平,提高资格条件要求,定期组织培训和评估,对考试不通过、评估不合格的考官坚决淘汰,确保相马的都是伯乐,辨才的都是萧何。

在提升考试质量过程中,深圳碰到了“考得好不如报得好”“高分落榜”的问题。小赵和同学一起参加深圳的一次公务员考试,为避免相互竞争,同一专业的他俩,分别报考了专业要求一致的不同岗位,结果小赵虽然总成绩比同学高,但由于所报岗位竞争较强,总分第二,遗憾落选。而同学因所报岗位分数普遍较低,反而顺利入围。小赵并不是个例。考生的呼声让深圳公务员主管部门意识到,提高考试质量,还必须关口前移,改革职位设置模式。小赵再次报名参加深圳市公务员专项招录时,发现让他“忿忿不平”的问题解决了——在发布的招录公告中,深圳市实行综合职位组模式,将同类专业的相近职位“打包”形成综合职位组。

“我们设计这项制度的初衷,是想发挥综合职位组的集聚效应,实现优秀人才的充分竞争,达到择优录取的目的。”深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据了解,这种招录模式实行后,报考综合职位组的考生入围分数线较同类其他职位高,也受到考生的普遍“点赞”。


聚焦考生学考联系不紧密问题

创新测评模式

>>>采取“公共科目+专业科目”测评模式,将专业测试成绩与行测成绩、申论成绩一同构成笔试成绩,提升考试科学性


当下,考公成为高校毕业生的热门选择。某高校辅导员反映,个别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备考,用大量的时间刷题,学业有所放松,但考取了公务员。“虽然他成功考上了,我们为他感到高兴,但在专业上确实会存在一定短板。”

怎么让专业强、而非仅是备考好的毕业生考上公务员,是深圳市一直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来,深圳公务员考试在以往笔试“行测+申论”公共科目基础上,增加专业科目测试,目前已设置《生物医药素质测试》《城市规划素质测试》《海洋科学素质测试》等12类专业测试科目,专业测试成绩与行测、申论一同构成笔试最终成绩,提升了考试科学性。

公务员管理研究专家郝玉明认为,“探索‘公共科目+专业科目’考试方式,是对分类考录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分类别设置专业测试科目,让学有所长的考生学有所用,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设置专业测试科目,让我们考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既减少了备考负担,又让专业选手能有自己的赛道,行不行一考就知,工作后还能快速上手。”深圳市某区新录用公务员表示。


聚焦公务员录用考察考准考实难度大问题

细化考察清单

  >>>制定考察必谈必核“双清单”、考察全流程工作清单,考察工作“十不准”清单等;加强考察工作业务培训,做好考察队伍“传帮带”


一直以来,公务员录用考察如何更好发挥把关作用,是困扰基层用人单位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基层人事干部常说:“有些考生虽然考得很好,深入考察时发现很一般,但没有依据淘汰人,工作后确实感觉不太好用。”“考察时间紧,人手不够,有时2天跑3个城市,感觉是在搞‘特种兵式考察’,确实有一些问题没能细研,考准考实难度很大。”

要解决因考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质量不一的问题,就要完善公务员主管部门政策指引,打通“最后一公里”。为此,深圳制定考察工作指引,从考准考实政治表现、分类考察、差额考察、考察的方式及程序等9个方面进行细化,制定了1张图4个模板4个清单。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的提示》,制定考察必谈必核“双清单”、《全流程工作情况表》以及考察工作“十不准”清单,对考察流程、考察时限、考察具体标准、考察纪律等,进行更清晰、更具体、更细致的要求。同时,加强考察工作业务培训,做好考察队伍“传帮带”。

通过明晰一系列具体要求,比如要求“在一个地方考察要保证至少2天,每个考察对象要谈不少于10人”等,考生对考察工作满意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用人机关在考察时也普遍反映“考察的针对性更强、更有方向了,对考察对象的了解更加深入了。”

“以制度化推动考录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考准考实考细新录用公务员一贯表现特别是政治表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制定考察不合格情形清单,进一步发挥考察的把关作用,让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不仅要考得好,还要政治好、人品好、能力好。”深圳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