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党建
您当前的位置:
解开束缚科研人员的“绳索”
作者:赵小燕
信息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4-09-1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科研工作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每项科技成果取得突破创新的背后都是科研人员沉下心来专注研究,甚至数十年如一日坐冷板凳的付出和心血。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科研人员不得不把大量精力花在应酬性、应景性事务上,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科研时间,还影响了纯粹的科研精神,助长了功利化的科研风气。科研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解开束缚科研人员手脚的各类“绳索”,才能让他们专心致志搞好科研、多出成果。

少些“评来评去”的“帽子”工程。在科研人才评价体系中,“帽子”不仅反映着不同领域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也象征着同一领域内人才水平的高低。但随着“帽子”被作为评审指标广泛应用,出现了“帽子决定位子”“帽子决定资源”等不良倾向。一些科研人员整天围着“帽子”转,甚至为了“踩着点争帽子”一心钻营短平快的课题,看似成果一个又一个,论文一篇又一篇,实则是虚假繁荣。“守少则固,力专则强”,“人才帽子”绝非越多越好,也并非戴上“帽子”才是人才。要健全与学科规划、机构发展及人才成长相适应的人才评价体系,畅通专业学会、企业、行业协会组织等政府以外的多元评价渠道,注重从科研人员的能力、实效及贡献等多维度评价人才,让有“帽子”和没“帽子”的人才都安心回归科研活动。

少些“报来报去”的“格子”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人员专注且持久的时间投入,如果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报各项经费、忙各种立项、填各类表格等非研究性事务中,不仅挤占了搞科研的时间,影响了科研工作开展,还给科研人员增加了额外的负担。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充分尊重科学研究自身规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着力扫除非必要的杂项枝蔓,精简不必要的申报材料,疏浚各项经费报销渠道,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攻坚克难,一心一意闯荡“无人区”,在科技创新竞争的战场上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少些“请来请去”的“面子”工程。现实中,有的科研人员为了维护关系、拿到经费、得到资源,不得不忙于各种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消磨了热情和冲劲,冲淡了专心科研的氛围。酒局、饭局绝非科研人员的主场,政府部门要当好科研人员的后勤保障部,既在工作上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又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做细服务,为各路英才打造科研无忧、创业无忧、生活无忧的科研宝地,同时也要减少对科研人员的打扰,让他们从“多务、他务、奇务”中解放出来,把宝贵时间留给专业领域的钻研创新,在用武之地大展身手,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