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这样才能真正立得稳、行得远。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社会风尚。老实人越多,党风政风就越务实,事业根基就越稳。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空讲大话不讲落实、只有表子没有里子的“假把式”,乘的只是一时之机,得的只是一时之利,必定经不起时间、实践和人民的检验。“靠老实吃饭”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而是要落实到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上。要正确看待个人得与失、进与退、名与利,把“实”作为一种品格去淬炼、一种境界去追求、一种责任去承担。特别是面对“松一松劲”的歇脚念头和“送一送礼”的不良风气,要守得住心神、站得稳立场、经得住考验,真正把“老实”作为处世之道和立身之本,任何时候都坚持原则不变、标准不降、劲头不减,用实干实绩实效赢得群众的真信任与好口碑。
老实人干事勤勤恳恳,习惯默默耕耘,往往不慕名利、不计得失、不求回报。这不是“闷葫芦”“愣头青”,而是为大局肯让步、为事业愿吃亏,是真正求真务实、作风正派的好干部。然而,老实人常会被放在“聪明人”的对立面,被贴上“平庸”“愚笨”的标签。埋头干事、不张不扬本是好事,但如果歪曲了价值观、政绩观,让老实人受累又受气、吃苦又吃亏、流汗又流泪,最终会寒了干部心,影响干事风气和党的形象。
有什么样的导向,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选人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长远发展。正确用人导向是对干部最大的激励。要练就识金慧眼,悉心呵护、大胆使用那些脚踏实地、坚守原则、勇挑大梁的“老实”干部,主动关心他们,全力支持他们,激励更多老实人忠诚于党的事业,忠实于职责使命,心无旁骛向前闯、大胆干。在大事要事、大战大考、大风大浪中创造不凡成就的,始终是“实干家”“行动派”。要给干成事的老实人多一些机会、多一点掌声,让他们在笑声、掌声、喝彩声中找到“存在感”、消除落差感,营造“尊重老实人、成就老实人、争做老实人”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