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党建
您当前的位置:
广西创新打造“四链”深度融合的生动场景 产才双向赋能 要素集聚融通
作者:通讯员 桂组轩
信息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4-09-24

现场签约首批合作项目58个,总签约金额160多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医药健康、数字经济、金融投资等领域……今年7月,广西(上海)产业合作中心、广西(深圳)产业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分别在上海市、深圳市举行,这是广西打造人才引育和产业发展双向赋能的新型载体,从决定筹建产业合作中心到揭牌运营、项目签约、人才入驻,用时不到3个月。

近年来,广西聚焦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知识、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集聚融通的产业创新生态,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发挥广西(上海)产业合作中心、广西(深圳)产业合作中心聚才引智、产业投资、技术创新、招商引资的作用,推行“工作生活在外地、创新创业为广西”的异地用才模式和“科研创新前端在科教发达地区、后端转化和生产在广西”的科创合作模式,深度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政府统筹、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组织开展人才创新联合体申报遴选工作,瞄准广西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和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先后培育打造15家“地方政府+龙头企业+核心高校和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人才创新联合体,并从开辟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落实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提供人才项目定向名额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联合相关领域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实体化的行业研究院,组织创新人才团队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聚焦新能源汽车、高端铝合金新材料、现代特色农业等7个重点产业领域,部署实施170项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显示度高的科研攻关项目,总资助经费12.7亿元。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聚焦特色优势领域奋力争创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新增特色金属材料与组合结构全寿命安全、靶向肿瘤学两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非粮生物质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与中国工程院共建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西研究院。目前,全区共有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首次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总量的第二梯队。积极推进自治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组建3家自治区实验室,新认定23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在工程机械、数字经济、绿色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组建8家综合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转建43家专业技术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

“我们充分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持续开展有组织、成体系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时把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更多成果完成从样品到产品、商品的转化,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鼓励各类合格投资者按市场化方式发起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以股权的形式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在桂创办企业或转化科技成果。”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288项,带动企业产生效益1589.8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