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一把手’监督管理”系列报道之六
“一把手”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领头雁,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为全方位加强“一把手”监督管理,近年来,山东胶州市围绕破解“一把手”监督手段不多、措施不硬等问题,坚持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始终,抓实“任前责任告知、任中跟踪问效、离任责任审计”全周期管理,推动“一把手”严于律己、严负其责。
深化任前责任告知
知责明责
将监督关口前移,突出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对履职责任、风险要点早提醒早通知,有效激活干部自身“免疫系统”。
会同纪检监察、审计、应急管理等部门,聚焦党风廉政建设、经济决策与财务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4方面领导主体责任,分类别制定责任告知书,梳理完善风险防控清单,涵盖“一把手”履行职责应承担的主要事项以及岗位责任风险点,正面引导领导干部担当尽责,切实让“一把手”清楚“什么应该干、什么不能干”。
抓住“一把手”提拔任职或转任交流等关键时间节点,深化责任告知。由常委组织部长在干部任前集体谈话中,结合任前责任告知书及风险防控清单主要内容,向新任“一把手”强调应承担的相关责任,提出具体要求,提醒树牢责任意识;任前集体谈话后,现场组织“一把手”签订任前责任告知书,通过定责任、作承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树牢担当精神;要求新任“一把手”认真学习责任告知具体内容,制定近期落实措施和长期贯彻规划,分别向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进行书面报告,认真抓好责任落实。今年以来,分3批次对53名“一把手”开展任前责任告知,帮助扫除责任盲区和风险点,督促更好地规范用权、依法履职。
此外,坚持用好教育、着眼防范,分批次开展“一把手”任前责任应知应会考试,以任前责任告知书、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为要点,对干部履职尽责、遵规守纪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测试,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把手”任职情况的重要依据,对成绩不合格的干部及时约谈提醒,切实发挥以考促学作用,提升任前责任告知质量,督促“一把手”真正把职责抓牢抓实。
强化任中跟踪问效
履责尽责
聚焦任职全过程监管,构建科学评定干部工作质效系统体系,有效激发“一把手”担当作为。
建立纵评横比、评星定级精准考核机制,划分综合考核成绩、重点项目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涉组涉干信访等4个板块16项指标开展评星定级,单位内部纵向评价星级变化,兄弟单位横向比较星级差距,每季度对星级评定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督促“一把手”主动担当,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建立赛绩亮绩机制,今年以来,围绕招大引强、日常运转、一排底线等方面,组织“一把手”开展书记擂台4场,局长路演17次,通过述发展情况、找问题短板、提下步举措,12个镇街和83个市直部门“一把手”同台比武、同场竞技,赛成绩、赛贡献、比作风、比能力,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加压奋进的浓厚氛围,倒逼“一把手”履职能力提升。
研究制定《胶州市领导干部履行责任自检表》,对工作完成情况、季度排名情况、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处理处分情况等进行系统分析,分季度组织“一把手”结合季度工作述职、民主生活会等手段,对照开展责任履行情况自检,对发现责任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立检立纠、即知即改,帮助“一把手”明确今后工作的整改重点和努力方向。
将干部任职后6个月设立为回访期,由组织部门成立专项调研组,围绕政治素质、角色转换、工作作风、发展思路、工作实绩、廉洁自律6个维度,采取个别谈话、实地查看、民主测评等方式,系统全面了解新任职“一把手”工作开展和适应情况,对不能迅速打开工作局面的,及时进行谈心谈话、调整工作岗位,进一步提升人岗匹配度、相适度。
严格离任责任审计
守责有责
针对“一把手”离任后可能存在风险的关键环节,严格履行审计程序,切实拧紧纪律规矩这根弦。
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加强组织部门和审计部门联动,建立审计信息动态更新系统,确保科学安排计划、把控频次,做到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有效衔接。
实施“4张清单”工作法,聚焦财务、管理和法纪3项责任,明确审计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创建审计责任清单;从贯彻国家政策、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与执行等6个风险类别入手,全面梳理142个责任风险点,创建风险防控清单;对近三年全市审计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按照便于单位自查自纠原则,创立共性问题清单;抓实审计工作“后半篇文章”,对离任审计出现问题,明确挂账销号管理模式,分级分类创建整改标准清单,进一步加强离任审计监督质效。
坚持从严管理和激励担当相结合,准确把握干部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与温度,今年以来,对离任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一把手”开展谈话提醒12人次,要求3个镇街、4个市直单位进行专项整改,同时,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累计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一把手”3名,切实把“一把手”履职行为规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