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幸福广州 广州影像

广州新一轮城市更新“1+1+N”政策体系逐渐成型

发布时间: 2020-11-11 消息来源: 广州日报

《广州市城市更新片区策划方案编制和报批指引》、《广州市城中村全面改造大型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评估成本估算编制指引》、《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实施指引》……随着近日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出台,广州市新一轮城市更新“1+1+N”政策体系逐渐成型,将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11月10日,在“广州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住建局副局长齐怀恩表示,目前,广州市已经印发10个城市更新配套政策文件,另外5个配套文件也将在近日印发实施。

今年8月,市委十一届第11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对新一轮城市更新做出重要部署,形成“1+1+N”政策体系。其中“1+1”是指上面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N”就当前来说是指15个配套政策文件。齐怀恩介绍,目前,广州市已经印发包括《广州市城市更新片区策划方案编制和报批指引》等在内的10个配套文件,同时,包括《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合作企业引入及退出指引》《优化城中村全面改造项目审批流程的实施细则》《广州市旧村全面改造项目涉及成片连片整合土地及异地平衡的工作指引》等在内的5个配套政策文件正进一步完善和报审中,也将在近期印发实施。

“‘1+1+N’政策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空间和时间上的统筹。”齐怀恩介绍,在统筹产城融合方面,“1+1+N”政策体系结合产业布局和重点功能区分布,优化城乡功能结构布局,使得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布局相一致,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减少钟摆式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效能。《广州市城市更新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操作指引》就在全国首次针对城市更新工作提出了产业建设量占总建设量的最低比例要求。

为避免出现过去“小项目配麻雀学校”、高等级医院不足等问题,齐怀恩还透露,“1+1+N”政策体系还将以片区为单位统筹,提高公建配套设施配建标准。即将出台的《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合作企业引入及退出指引》,将在全国首次对城中村改造合作企业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引入产业、教育、医疗资源的要求,使城中村改造不再仅是土地开发的过程,而是同步推进产业培育和升级转型、完善城市功能和布局的要求。已经印发的《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设施配建指引》则在广州市首次提出了产业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进一步提高产业片区的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吸引优质企业进驻。

记者注意到,高效快速,是“1+1+N”政策体系另一个特点。《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报批指引》和《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编制指引》,则在坚持全市规划“一盘棋”的前提下,实现强区放权强区,弹性指标优化可由区政府审批,减少了审批流程,并明确必要性论证可纳入详细规划的修改方案中一并公示和报批;《实施意见》以明确片区策划和详细规划可同步编制、同步审议;一系列提高编制审批的政策组合拳,可缩减一半的审批时间。

“1+1+N”政策体系还统筹城市更新改造与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关系,鼓励在复建区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租赁性住房,在融资区配建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等政策性住房,统筹解决新市民和低收入群体“一间房、一张床”居住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其中,《关于建立城市更新过程中评估机制的指引》考虑了多层次住房需求,考虑了城市更新住房供给与房地产一二手市场供给之间的关系。齐怀恩介绍,在执行规划和计划的过程中,一方面大量的土地资源将会进入市场,对土地市场供求关系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城中村改造原有村民房屋的拆迁和新建安置房源的投入,也会影响住房租赁市场,需要对以上影响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