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幸福广州 服务广州

常态化防控的“广州战法”

发布时间: 2020-05-15 消息来源: 南方日报


在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各类商店、市场、餐厅、旅游景点、体育场馆等复市复业,生活服务业逐渐解冻,恢复正常经营。图为“五一”假期首日的上下九步行街。  


5月的广州,口罩成“标配”,出行先预约,就医先测温,入店要扫码……在用“小麻烦”换来“大安全”的前提下,广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常态化”是疫情防控迎来的一个新阶段,考验着广州这座人口上千万的超大城市治理智慧。

置身新阶段,广州在行动。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是保持疫情防控向好态势的必然要求,是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必然选择。在防疫措施的“防与放”、城市生活的“静与动”、经济发展的“常与长”中自如转换,这是广州的辩证法。

防与放▶▶最大限度遏制疫情传播

“增城区转运旅客的车辆已发出,请安排人员及时接收。”“航服收到!”

傍晚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空运输服务分公司商务调度中心主任沈勇手中对讲机的呼叫一直未有间断,他紧张有序地指挥协调航班的正常保障和疫情防控信息的上下传达。

另一边,就读于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的外语志愿者李乐诗再次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防护面屏和乳胶手套,“全副武装”出现在机场接送区。她一边用流利的英语和外籍入境人员交流解释,一边登记着他们的详细信息,直至与转送的同事完成交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广州通过织密“三张网络”、组建“三个小组”、建立“三本台账”、实现“三种方式”处置等一套“广州战术”,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重要成效。

随着境外疫情的暴发蔓延,广州用“434秘诀”做好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即通过“四个保障”“三个全覆盖”和“四个环节”全流程闭环管理,继续打赢疫情阻击战。

外防输入,广州搏到尽。对新增的入境人员,3月21日以后一律进行核酸检测,3月27日后实行“口岸到隔离点”全闭环管理。与此同时,对于3月21日以前已入境的在穗人员可能存在的防控隐患,及时进行回溯、排查和健康管理服务。三管齐下,消除旧隐患、阻断新风险。

面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和社会关注,广州用极大的排查力度,把可能存在的一丁点风险隐患都及时“挖”出来,用“大力量”排查“小风险”,用“大动作”避免“小概率”,从“发现一例、处置一例”的重点阻击转向“发现一例、排查一片”的全面出击,最大限度遏制疫情传播。

内防反弹,慎终如始。小区发现病例,周边的楼宇居民逐户排查,不漏一人;出租车司机出现疫情,全市超3万“的哥”全部进行核酸检测;消费场所、商场发现感染者,近14天内进出该场所的消费者全部开展检测甄别,扩大范围主动排查、全面出击。

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广州严把口岸检疫、交通检疫、社区防控、发热门诊检测、个人防护五道防线,严密实施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

因应常态化条件下防控疫情的新形势,不松劲、不懈怠、不麻痹大意,慎终如始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维护好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广州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强化医疗救治,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抓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控。

因时而异,因势而变。5月8日,在严守机场、口岸,严防输入反弹之下,广东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广州在按照相关技术指南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

5月11日,广州宣布,可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筹备举办好各类会议和会展活动。在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广州社会经济秩序全面恢复。

静与动▶▶复学复市复业按下“重启键”

“同学们好,时隔近三个月我们又见面了,这次重聚来之不易。”5月11日早,白云区新市中学初一(1)班的同学们已端坐在书桌前,班主任如此感叹。

疫情来势汹汹,喧闹的广州街头一度陷入安静。学校空旷无人,商场关门待业,公园独留孤寂……一切正常活动都陷入蛰伏之中。

4月22日,钟南山等11位专家共同研判,广州主动开展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特定人员检测排查,稳妥有序做好学生返校复学各项准备工作,分级、分批错峰返校复学时机已经成熟。

抓实抓细校园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平安返校安心上课。广州对20.8万名首批复学的高三、初三师生进行全覆盖的核酸检测,为学校100%配备卫生健康副校长和专业健康指导员,形成卫生健康副校长+健康指导员组成的健康导师团,“一对一”专人专员服务学校机制。

受疫情影响,经历了超长假期后的4月27日,广州第一批高三和初三学生已经返校。5月11日,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以及部分具备开学条件的高校毕业班学生也已返校复课,安静了几个月的校园重新热闹起来。

伴随着学校的重新启动,广州经济社会都动起来了,充满繁荣发展的活力。4月11日,位于天河路商圈的广州太古汇爱马仕旗舰店重装开业,租赁面积比旧店增加了84%。当天销售额就达到1900万元,这个业绩不仅被认为是爱马仕在中国最高单店成交额之一,也创下了该品牌全国新门店开业首日业绩新高。

在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各类商店、市场、餐厅、旅游景点、体育场馆等复市复业,生活服务业逐渐解冻,恢复正常经营。

以优惠带消费,广州开启花城盛“惠”·快乐“广”购全城联动促消费活动,4000多家门店累计补贴金额预计超10亿元。汽车、家电、餐饮、购物中心四大板块,各大优惠减免消费券纷纷袭来,在全城燃起消费热。

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商业活动向多渠道方向转变。各大实体商家纷纷试水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方式,熟练“玩转”直播带货。广州更是发布《广州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打造直播电商之都,全市各区各镇街领导干部相继走进直播间,为本地特色产品代言。

科普长廊、科技馆、大熊猫室内展馆、盘龙苑、飞禽大观……广州市小学开学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广州动物园部分室内场馆也有序恢复开放。5月15日开始,广州将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重新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和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则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影剧院、游艺厅等娱乐休闲场所,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均在“重启”之列。

数据显示,4月30日,广州地铁总客运量达611.3万人次,创复工复产以来线网客流新高。“五一”期间,广州南站日均到发客流27.45万人次,对比4月增加47.43%。

车水马龙的广州,回来了。

常与长▶▶用长效机制推进常态化防控

“Good afternoon,sir!”5月11日下午4时,广州市越秀区登峰街麓景路的东悦酒店陆续有外籍人士进入,驻酒店外语志愿者郭雪云像往常一样和医生、公安、志愿者一起上房间,与外籍旅客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和慰问。

“血压217、125。”一同进入102房间的张医生测试完血压就马上紧张了。“有什么不舒服吗?以前有什么病史嘛?”张医生马上通过翻译询问。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张冠华按照东悦酒店帮助外籍人士的管理应急预案,马上拨打电话呼叫救护车。

全力做好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越秀区建立以临时党支部为核心的医疗、后勤、安保服务保障机制。在外籍人士健康管理酒店,实行“1+4”工作机制,即由1名处级干部领导公安、医生、翻译、志愿者等24小时驻点保障。确保每个班次的工作都能无缝衔接,保证管理服务工作无漏洞。

认真总结经验,广州推动“1+4”和“一班一组一员”等工作机制向常态化管理转变,有序开放相关场所,更加精准做好外国在穗人员服务,加强来穗人员健康服务管理。精准有序抓好返校复学工作,慎终如始守好社区阵地,严防集聚性疫情发生。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广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5月8日,广州举办首批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云签约”“云揭牌”活动的现场,当日有73个项目集中签约、揭牌,总投资约1800亿元。“云签约”打造无障碍招商服务平台,这也是广州在疫情期间,因时制宜突破区域、空间局限,广泛开展线上招商的新机制。

危中寻机,广州把因疫情减少的时间、影响的产值、耽误的进度抓紧补回来、追上去,把在疫情防控中孕育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牢牢抓住、做大做强,努力跑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度、质量效益的大跨越。

把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网扎得更密更牢,就得建立长效机制。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着力形成加快项目洽谈、签约、动工、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招商引资逆势增长,跑出“加速度”。

打通了前期的推介、洽谈、签约环节,一批重大项目即将在来穗的路上。如何确保疫情期间服务“不打烊”,让企业项目顺利落地?为此,市、区商务部门依托线上平台,全面实行“不见面”审批模式,安排专人导办、协办、帮办,提前介入立项等关键环节。目前,广州建立了市区领导定点联系重点项目机制,成立定点项目服务专班,“点对点”为项目单位送服务、解难题。

在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广州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强大支撑。

■数读

为落实重点人群实行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从4月5日至4月23日,广州市分4批排查了13.87万人,发现185名新冠肺炎感染者,其中164人是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5月13日24时,广州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28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28例。累计出院155例,尚在院治疗1例(危重型)。累计报告境内确诊病例349例。累计出院348例,累计死亡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