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幸福广州 服务广州

黄埔区构筑防控治一体化的“铜墙铁壁”

发布时间: 2020-05-19 消息来源: 南方日报


广州东泓纳米口罩生产线。


5月9日,在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排蓝色布料宛若长龙,游弋在生产线上,这是广州市东泓氟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州东泓”)研制的国内首个滤膜孔径比新冠病毒更小的口罩,重复使用时长可超200小时。

疫情期间,这并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初次创造“全国首个”。从全国最先完成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到检测试剂走上国际舞台助力“全球战疫”,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为全国最早打响科技战疫的地方之一。

面对疫情这场大战、大考,该区近200家企业、科研单位启动一级响应,全方位构筑防、控、治一体化疫情防治体系的“铜墙铁壁”,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凭借“硬核”的科技实力不断领跑全国。

“乘风破浪”的检测试剂

“我们能够一次性检测超过18000多种病原,具备广泛筛查的能力,能够发现一些新发的病原体。”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企业微远基因首席运营官王小锐介绍,相比于其他检测手段,该公司基于宏基因组学的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mNGS)对病原体的检测范围广。

也正是因为这点,去年12月底,武汉市中心医院希望微远基因利用该技术找出病原体。“我们是最早发现并完成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测序与鉴定分析的企业。”王小锐说。

1月12日,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正式公开,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涌入研发检测产品的赛道,来自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企业逐渐成为赛道中的“领跑者”。

序列公布1天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再传佳音,达安基因对外发布公告研制出核酸检测试剂盒,成为广东省首家、全国首批发布研制针对性核酸检测试剂的厂家之一。

在这之后,该区的企业微远基因、万孚生物、凯普生物等均宣布研发出检测试剂。在广东省入选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4个产品中,有3个出自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目前,该区新冠肺炎诊断检测试剂日产能达250万人份,占全国1/4,该区已累计生产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1700多万人份。

在竞逐国内赛道的同时,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企业也将目光移向海外。达安基因、凯普生物、万孚生物等都获得了欧盟CE认证。

“国外试剂做出来缺配套,制作试剂需要很多设备,但他们可能连棉签都缺。”达安基因董事、总经理周新宇说,尤其是美国,虽然水平高,“但是一颗螺丝钉少了,整个门都关不上。”

而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关键的“螺丝钉”一颗不少。据周新宇介绍,达安基因生产试剂、设备所需要的材料大多来自于该区的生物医药企业,产业链条完整。“实验室、咽拭子、提取液、保存液都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

如今,来自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企业正在为全球战“疫”贡献力量:达安基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系列产品已经发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凯普生物向匈牙利、巴西等地都出口检测产品;截至一季度末,万孚生物新冠抗体产品已经覆盖到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包罗万象”的防控产品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采用熔喷无纺布的防护口罩,其过滤PM2.5及病毒的机理是静电吸附。口罩一旦沾水,过滤功能即失效,因此需要每4小时更换一个。”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冯皓说。

而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广州东泓则为口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广州东泓以非全氟辛酸(PFOA)型PTFE树脂制备了纳米滤膜,可以有效实现透气不透水、过滤PM2.5等效果,更适合夏季易出汗情况和潮湿环境使用。

“热水漂净15次后,过滤效果没有下降。”广州东泓董事长吴东建说。目前,这种新型口罩已经通过了国家和医疗行业相关标准的测试。

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像广州东泓一样生产防疫产品的企业不在少数。它们不断刷新广州战疫数据之时,也创造多项“全国首个”。

三天,这是广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将3C产品质量检测机改造为柔性AI视觉全自动口罩机的时间,这也是全国首款利用AI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进行鉴别和操控的视觉数字全自动口罩机;

五米,这是高新兴集团自主研发的升级版5G警用巡逻机器人——千巡警用巡逻机器人红外线测温的范围,是目前国内首款用于测体温的巡逻机器人,可一次性测量10个人的体温,温度误差在0.5摄氏度。

柔性AI视觉全自动口罩机、5G测温机器人、纳米口罩……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所生产的防控产品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目前,该区已生产消杀用品2.3万吨、口罩2000多万个、防护服100多万件。制造业企业云集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成为广州乃至全国生产防控产品的“主战场”之一。

“顶天立地”助战“疫”

有了疫苗,人类就有希望掌握把新冠病毒关回“潘多拉盒子”的钥匙。而这一钥匙或将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被铸造。

2020年除夕,对关素华来说注定是难忘的。

除夕当天,针对新冠病毒,广州恩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第一代疫苗的设计,恩宝研发团队到钟南山办公室,向钟南山介绍了疫苗研发的思路和进度。 

“钟院士听了我们的方案,觉得可行并且很支持我们。”作为恩宝生物研发的副总经理,关素华回忆道,1月20日,听到钟南山宣布新冠病毒肯定“人传人”之后,研发团队整个春节期间都“泡”在实验室中,紧急研发疫苗。

恩宝生物所研发的疫苗是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基于其原有的腺病毒基因改造技术平台进行的。

仅用25天,团队就完成了第一代基于Ad5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候选株的构建,并于2月18日免疫小鼠,2月21日免疫了猕猴。一个月后,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创新创业专业赛公示了获奖企业名单。在6家获奖企业中,恩宝生物是唯一一家疫苗研发企业。

“目前,我们的疫苗在安评和产品送检阶段。”据关素华介绍,5月,恩宝生物研发的疫苗即将送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送检,恩宝生物也正进行第二代疫苗的研发,第二代疫苗将采用与前一代不同的腺病毒载体。

在广东,“新冠疫苗研发与生产”已经被列入重大专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牵头开展3个针对疫情防治的科技重大专项,占全省一半,成为新冠肺炎防控科技攻关的主力军,有望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生产许可的新冠肺炎疫苗之一。

步入恩宝生物所在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基地主楼,来访者往往会被由钟南山所书的“顶天立地、医药创新”金色标语所吸引。这个希望“顶天立地”的产学研基地已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长已超十载。同样积淀了数载的还有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目前,该区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过1000家,此次疫情中构建的防、控、治一体化疫情防治体系也源自于该区深厚的产业积淀。

在中科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看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最短的时间把所有科技力量快速组织起来,构建了从中科院院所到企业、研发团队整个产学研链条,速度在全国屈指可数,这样的科研环境也绝无仅有。

如今,站在数载积淀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也将继续“顶天立地”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未来,该区将率先推进生物安全产业体系建设,建设全球领先的生物安全产业基地,率先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

■战法

●近200家企业、科研单位以临床救治和药物等为五大主攻方向,全方位构筑防、控、治全链条的疫情防治体系。

●牵头开展“疫苗开发与生产项目”,被列为省科技重大专项,有望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生产许可的新冠肺炎疫苗之一。

●谋划创建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等高端生物安全技术创新平台,打造全国一流的生物安全研发引擎。

■数读

●科学“防”

累计生产消杀用品2.3万吨、口罩2000多万个、防护服100多万件。

●高效“控”

新冠肺炎诊断检测试剂日产能达250万人份,占全国1/4,该区已累计生产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1700多万人份。

●攻关“治”

牵头开展3个针对疫情防治的科技重大专项,占全省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