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党建
您当前的位置:
让阵地更具“亲和力”
作者:王洁
信息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4-11-18

党群服务中心是近距离服务和凝聚党员群众的重要平台。近期,深圳市宝安区聚焦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通过空间“破界”、办公面积“让步”、服务“合伙”等方式,不断提升功能和服务的多样性,成为群众争相“打卡”的新地标,做法值得借鉴。

为方便群众“找过来”,应当在提升阵地“亲和力”上下功夫,抓住“引流”的切入点。综合考量服务阵地的地理位置、辐射范围、群众意愿、功能定位等因素,合理设计优化布局。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功能设置最优化、为民服务最大化的原则,坚持“一室多用、多室共用”,结合受众需求,统筹设置功能室、活动室。规范挂牌标识,实现空间共享、集约、高效,让群众“找得到门,办得了事”,刷新对党群服务阵地的传统认识,变成他们“最需要的地方”。

如何维持“热度”是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中必然面对的问题,关键要在打好群众“喜欢来”这张牌上做文章。在服务范围上找切口,摸清不同服务对象需求,规范引入公益项目,打造社区学院、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域,从家政、托育、养老等方面着手,营造儿童友好、青年发展、老年幸福的全龄友好型生活场景。完善与第三方的沟通交流机制和监督机制,精准提供有效的运营建议,实现阵地功能和群众需求同频共振,让群众从“头回来”向“回头还来”转变。

提升党群服务的质效,把“问需于民”变为“问效于民”,是实现群众“经常来”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工、卫健、人社等职能部门及参与主体协同作战,创新“党建+就业”模式,依托街道及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制”等,与成员单位结对共建,发挥职能部门优势,为新就业群体、企业职工等打造特色党群阵地,开展青年赋能提升、职工技能培训等,持续升级服务供给。同时,在服务中有效将基层治理“对象”转变为基层治理“新力量”,实现党群服务阵地与党员群众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