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年人都有慢性病、基础病,对于就医有很多需求。但由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有的老人又没有家人陪同,就医流程对老年人来说都比较困难。”来自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海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甘医生道出了老人就医这一现实难题。
荔湾区是广州市老城区,60岁以上老人有30余万人,其中户籍老人24.98万人。为满足老年群体就医需求,全区大力推进“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优化就医流程,着力办好“民生微实事”,以“百医护老”党旗红守护“夕阳红”。
全面进网入格摸清底数。各街道结合网格化工作,依托“一平台一队伍一工作法”建立信息库,即1个荔湾区数据赋能基层治理平台,1支“访千家进万户听民意解民忧”行动队伍,全面摸查辖区内老年群体年龄、住址、家庭成员、身体状况等基本信息。发挥公共卫生委员会联席会议作用,推动52个区直机关与22条街道、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1044个综合网格和100个家庭医生团队深度融合,增强工作合力。在“百医护老”行动中,全区组建了363个“百医护老”党员突击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窗口设立320个党员先锋岗,将支部建在综合网格上。在每周四的“全区网格日”,区直单位和街道党员、志愿者一起走街串巷、敲门入户,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截至目前,共摸查无人照看的老年群体748户。
畅通为老就医“最后一米”。依托“区—街道—社区(经济联社)—驿站”四级党群服务体系,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颐康养老服务中心(站)、社区食堂、社工机构等服务老年群体资源,构建10分钟“家门口”服务圈。统筹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建立10个家庭医生名专家工作室,针对性地治疗困扰老年群体的慢性病、基础病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滴灌”,将区属二、三级医院专家纳入100个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定期下沉社区坐诊,充实基层医护力量。优先在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就医场所进行适老化改造,建设挂号终端机器等一批适老惠民医疗服务设施设备,完善公共场所标识系统。依托“双微双愿”行动,积极为老年群体推广居家适老化改造,先后为127户有意愿的居民安装扶手、呼叫器、GPS定位器等。建立“1+1+1+N”联系服务制,1名专职网格员、1名机关党员、1名家庭医生和多名志愿者跟进服务1位无人照看老人,定期开展探访关爱、需求收集、预约挂号等服务。
定制菜单满足多元需求。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社工机构等资源,为老年群体提供“家庭医生—医养结合—家庭病床”全链条医养结合服务。针对就医事项,街道党工委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问题、需求和项目3张“清单”,建立“居民点单、社区党群中心派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单”服务链条,涵盖挂号、就诊、取药等20余项就医服务。普遍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组合式签约等方式,为414户签约老年群体提供糖尿病、高血压等特色慢病管理,推动双向转诊、就诊绿色通道联动。在荔湾的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态配备“百医护老”党群服务队、医疗志愿者,协助老年群体完成挂号、就诊、缴费等工作,针对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定期巡诊、上门康护等个性医疗服务。对于有就医需求但不便于单独外出就医的老年群体,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还探索提供有偿“助医陪诊”服务,由陪诊员帮助其完成取号、缴费、就诊、检查、治疗、结果查询、取药等就医过程。
目前,“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已纳入全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库,通过链接“党建+医疗”资源,用心用情满足老年群体的就医需求,让老年群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